原标题:全国奥赛、科技、体育高考加分全取消
本报讯(记者 雷嘉)从明年1月1日起,所有奥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科技竞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及思想政治品德突出者,都不再享受高考加分,全国性加分项目仅保留“烈士子女”等少数几项;地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也都取消。教育部等五部委时隔4年后再次发文,对高考加分挥起“砍刀”。
五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
近年来,国家对高考加分的政策是“越来越少”。高考加分项目上一次“被砍”发生在2010年,被大幅取消加分资格的是全国奥赛省级获奖者、体育特长生和地方性加分三大部分。2014年高考是该政策首次执行,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具有这三项加分资格的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因奥赛加分的考生,今年比往年减少了75%。同时大幅减少的还有保送生:今年全国有保送资格的考生只有260人左右,而往年这一数字高达7000人左右,失去保送资格的主体也是奥赛获奖者。
昨天,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在4年前的基础上再次取消了多数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从明年1月1日起,五类加分项目被取消,包括体育特长生加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科技类竞赛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
明年1月1日前获奖的加分不超5分
2015年1月1日之前已经在高中阶段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还是否具有加分资格?《意见》规定,这要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有必要保留的,按本省(区、市)原有规定执行,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而且,有关省份要加强资格认定和严格管理,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发生争议最多的高考加分,就是“二级运动员”。2013年高考前夕,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不承认当地“二级运动员”的加分,因为招生组发现四川有数千名“二级运动员”,校方后来独立组织的测试查出一批假“二级运动员”,甚至有学生都不敢参加校方测试。今年高考期间,辽宁省本溪高中的体优生加分扎堆现象,也引起众多质疑。
地方性加分也要大幅减少
除了全国性加分项目,从明年1月1日起,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也要取消,相关政策按照上述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的加分项目,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不得新增。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并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北京落点
本市三项“市级”加分项目也将进行调整
本报讯(记者 安苏)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的3项“市级”加分项目也将进行调整,目前的三项市级加分项目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少数民族考生。
根据北青报记者统计,少数民族考生历来是加分大户,在对加分项目人数进行累计统计后发现,2012年为6800人,2013年为6947人,2014年为6846人,而2014年高考加分总人数为11282人,少数民族加分占到了全部加分人数的60%。同时,根据本市2014年共有70500余名考生进行计算,201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中,10人中就有一名为少数民族考生。
此外,北青报记者根据《2014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对象、特殊招生类型名单公示》统计得出,2014年市三好学生加分人数为2065人,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人数为763人,再加上少数民族加分,三项地方性加分项目人数达到了全部加分人数的8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性加分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校招生录取。
三大高考联盟将全部取消
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本报讯(记者 雷嘉)明年是高校自主招生首次改到高考后进行。教育部昨天发文,对新的自主招生程序作出规范。按照新规,清华、北大等高校“校荐”形式的自主招生仍被允许,但高校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的做法将被禁止。
高校自主招生已试点11年,但近年来爆出一些负面新闻。“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
这名负责人回顾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他表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4年选拔录取了2.3万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个别高校招生程序不够完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今年9月,国务院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教育部昨天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对从明年开始的自主招生程序作出规范。
《意见》对试点高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保证机会公平,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录取时不得突破自主招生计划,不得更改经公示的入选专业;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公示后,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近年自主招生中,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计划”和清华的“新百年领军计划”都存在向中学隐性分配名额的现象。例如,今年有资格向北大“校荐”的北京中学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和北师大二附中的推荐人数最多,均为5人,其他高校多为2至3人。清华分配的名额也多集中在这几所重点高中。
此外,近年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初试都只考2个科目。但清华招办主任于世洁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清华明年是否还举行初试笔试、如果要笔试怎么考,目前尚在研讨,2月底前一定公布。
北大招办主任王亚章表示,虽然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但以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对优质中学的高度重视,导致了“强者愈强”,催生出一批“超级牛校”,客观上加剧了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此次教育部的《意见》以促进公平为出发点,要求由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中学也不必再分三六九等,从根本上解决了机会均等的问题。
明年起取消的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
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