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菜农两次受挫之后:坚持换来收获-中国教育_高教-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大学生菜农两次受挫之后:坚持换来收获-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大学生菜农两次受挫之...

大学生菜农两次受挫之后:坚持换来收获-中国教育(图)

李伟在大棚里查看蔬菜的长势。记者方敏摄

大学生李伟,不当白领当菜农,回乡和大棚打起了交道。

然而三年的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顺遂:没有吃透技术,全心全意侍弄的土地还是长出了“歪瓜裂枣”。两次失败、二哥退出、父母苦劝,执拗的李伟还是选择了坚持。

请来专家和老菜农,将蔬菜种植精细化和专业化,职业菜农李伟熬过最初的艰辛,终于收获成功的喜悦。

7月的关中大地,暑热连连。驱车千里到陕南的平利县长安镇,迎头竟是好一阵的瓢泼大雨。伴着雨,26岁的李伟正在老屋前等着我们。瘦高个子的他,2010年大学毕业后出去打工,之后又回乡创业,把蔬菜大棚搞得生机勃勃。

虽然现在小有成就,他三年的创业历程可没想象的那么顺利。

深圳繁华,抵不上家乡的只砖片瓦

2006年,李伟考入西安科技大学,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靠着奖学金和困难补助,他在学校的生活简单而朴素。到了大三,就业还是考研?李伟跟随大流偷偷复习了两个月,后来发现在考研路上走不了了——家里经济不行,还是赶紧就业养活自己吧。

放弃了追求更高学术的梦想,也和以后不再志同道合的女友分了手,2010年的夏天,李伟和另外6个同学一起,一路向南,来到了深圳的一个电子公司,成为一名白领。

“我工作半年后就管理20多个人。月收入也越过4000元。”李伟在屋檐下,看着势头渐小的雨,笑道:“要是工作到现在,估计收入也很可观。”

工作近一年,李伟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毕竟离家太远,深圳繁华,抵不上家乡的只砖片瓦。

“回来吧,我在家里发现了商机。”2011年4月,李伟的二哥一通电话,点燃了李伟一直压在心底的创业火苗。二哥也常年在外打工,偶然回家后发现县里虽然企业多,但占了大半江山的是茶业,最缺的还是蔬菜。虽然平利县有好几家蔬菜龙头企业,但无法满足全县人民对蔬菜的需要,很多蔬菜还需要从外地进。况且长安镇与湖北竹溪接近,以后还可以运到湖北去卖。

辞职回乡当菜农,阵仗挺大却失败了

“从我爸开始,我们一家都有创业基因。”李伟调侃道。然而他把这个创业的想法一和父母沟通,立刻遭到了反对。李爸爸年轻时也鼓捣过创业,可是都不怎么成功。有前车之鉴摆着,他怎么敢让儿子“不做白领做农民”?

5月份提出辞呈、6月正式辞职,李伟做起事来还有股倔劲儿。当他拖着行李回到老家,父母都傻眼了。李伟搬到了离土地很近的老土坯房住着。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住在土屋,他过起了24小时不离土的日子。

种大棚蔬菜去卖,没有产量可不行,他二哥出资15万,一次租了30亩地,买来建大棚的各种材料。因为是农业项目,县里的农业局也按照规模给予了每亩5000元的补贴支持。

为了省钱,有的大棚李伟自己搭建。不仅如此,他对所种的蔬菜进行了“全天候”陪护,不但仔细观察蔬菜的各种状态,还用手机拍下每期状态。那段时间,他整天猫在地里。

搞得这么大,能行吗?几个月过去了,他一如乡亲们所料:失败了。

9月,平利县里下了20多天的连阴雨,青菜涨到4元一斤。然而李伟所种的青菜、芹菜、莴苣,没有卖相,拿不出手。

重整旗鼓,技术没吃透还是失败了

在网上查资料,请专家“会诊”……失败过后,李伟开始分析原因。经过反复的查找,他终于找到了:技术不足,地的湿度、温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没有调控好。

重整旗鼓,第二次试种植终于成功了。李伟松了一口气:还得要靠技术。大学生种菜,靠谱!2012年5月份,李伟又在银行贷款,租了20亩土地,全心全意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

然而,李伟全心全意地种蔬菜,蔬菜却没有全面全心全意地“做好配合”。一年三季种植,有的蔬菜还行,有的依然还是“歪瓜裂枣”。2013年整个算下来,损失了15万元。

李伟的二哥扛不住了,选择了退出,跑到外地做起了别的生意。李伟父母也坐不住了,经常劝李伟回头,从屋里谈到地里,不知生了多少闷气。可是执拗的李伟一头扎在地里,父母新建的房子也不去住,在大棚旁的土房子住得挺优哉。

经过又一个冬天的沉寂,土地上的雪化了,土里的墒也养足了。扛起锄头,李伟默默地准备再大干一场,“我又仔细分析了,第二次失败,还是在于自己没有做到精细化种植,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李伟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创业实现的自我价值是打工不可比的,我要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坚持换来收获,对于未来心有点大

如何播种、除草,怎样吊蔓、挂果才好,怎么销售效果最佳,李伟都聘请农业专家和老菜农时时讲解,自己也凡事亲力亲为。“育苗是首位的,定植之后的覆膜等工序不能少。栽苗子的深浅、手法都要根据苗子的特点来区别对待;辣椒定植间的距离之前是34厘米,现在要60厘米。而且要是单株的……”李伟将种植工作进行了尽可能的细化和专业化,讲起这些来他头头是道。

2013年4月,脸黑了,头发长了,李伟底气也足了。他的大棚蔬菜一天能卖1000多块,这一季净利润赚了8万元。全年有两大季、三小茬,一年赚了20多万元。优质无污染、价格合理的优势,让他的大棚蔬菜已经成为长安镇的主要供菜商。

终于有了转机,大棚种植也渐渐走上了轨道。李爸爸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2014年3月份,在全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上,李伟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第一批新型高级职业农民,他将在产业项目、土地流转、教育培训等方面优先得到政策扶持。

看着一心扑在蔬菜上的儿子,李妈妈倒没想着他赚多少钱,只是一有空就开始在一旁试探:在家乡创业挺好,现在也稳定了,是不是可以试着再找个对象?

创业不会永远就这么稳定。如今,眼见着李伟种蔬菜赚钱了,周围的村民也纷纷效仿,对李伟的产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创业,没点魄力、倔劲怎么能行?对于未来,李伟的心还有点“大”,他说:“下一步将扩大规模,等明年平利县的高速修通后,我要发展绿色蔬菜,建立品牌,同时也想涉足一下其他产业。还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合作社以及周边群众致富。”

临近黄昏,陕南的雨终于减弱了许多。李伟接受完采访,照例还要去大棚一一巡视一遍。打着伞,他笑着说:“要去看看才放心。大学生辞职当菜农,可不是这么好当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高教 安徽师大王坎:长着张孩子脸 操着爹妈...
      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这样一名辅导员:学生满腹疑惑、情感郁结找他;学生干部开展活动受阻、无从下手找他;学生文字材料、图片素材不会处理找他;甚至师弟、师妹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坏了也是找他 他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文学院2012级秘书学专业的兼职辅导员王坎。六...
    • 高教 Hello,新学期——西南石大化工院...
      为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使西南石油大学化工院2014级同学尽快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9月11日14日,化工院应用化学、环境工作、安全工程2014级同学新学期主题班会在思学楼、明德楼各教室举行。 主题班会上化工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张勇老师围绕导航新学期,绘话新成长的主题,对大一学年各班级的学习成...
    • 高教 微电影里的大梦想——微电影《我想懂你...
      父亲用长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怜爱地抚摸着儿子受伤的手说:不希望你有多大的出息, 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在滨州学院首部微电影《我想懂你》的试映现场,温情的一幕戳中了无数同学的泪点,令人印象深刻。拍摄这部影片的是滨州学院中文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蔡伟建。 大二时,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微电影创作的报告会,...
    • 高教 赵芸逸获评央视2015“特别关注教师...
      核心提示: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芸逸获得特别关注教师荣誉称号。参加师德报告会 颁奖晚会留影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芸逸获得...
    • 高教 父亲在哈军工的日子
      历史的印迹虽已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哈军工纪念馆成立两年来,通过对哈军工校友深度访谈,收集到许多他们在校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点滴往事,这是传承哈军工精神、弘扬哈军工文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活档案,对这些活档案的梳理与研究,不仅可以鉴往知来,还能起到存史、育人的作用。这些往事与成长轨迹是...
    • 高教 85岁的李嘉诚在想什么
      85岁的华人首富步履匆匆走进了会议室,随即和善地来到房间里每个人的面前,握手、打招呼、交换名片。他的双手依然有力,很认真看着对方双眼,有些多余地自我介绍李嘉诚。 交谈时,他放下标志性的黑框眼镜,依旧认真注视每个和他说话的人。采访进行到一半,他突然想起还欠摄影记者一张名片,立刻吩咐手下去拿,然后双手奉...
    • 高教 兰州大学赵梓运:向上青春 乐由心生
      左臂上红色的尖刀连臂章、显得精神的军绿色迷彩服,如同每一个来自尖刀连的同学一样,赵梓运在军训场上英姿飒爽,已经有了一种军人的气质。赵梓运同学来自甘肃,是兰州大学2015级地矿院的新生。谈到进入尖刀连的感受,赵同学的话语中并没有对于苦字的阐述,更为轻松、愉快的感受让他显得与众不同。运体魄与外,动热爱于...
    • 高教 临大人的一天:航模队的飞行日记
      对于蓝天的向往,有人仰望,有人歌唱,还有人去飞翔。 在临沂大学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妄想,不偷懒,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看天空。即是仰望,也是俯瞰,每一次飞行都是不一样的风光。他们是临沂大学航模队。 临沂大学航模队成立于2012年,由机械工程学院负责技术指导,队员主要来自本学院飞行器制作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
    • 高教 爱五彩缤纷 耐寂寞梧桐——专访二营四...
      生于西北,长于西北,西北朴实厚重的水土哺育了他,黄土高坡赋予了他沉稳的底蕴。平凡的西北汉子却选择了不平凡的人生,不断寻找着单调生活中鲜明而醒目的色彩。放弃灯红酒绿人世繁华,不见恣意妄为挥洒人生,在又一次的人生选择中,他选择了扎根于西北国防,选择成为守护祖国千千万万块砖瓦中的一块。他,是二营四连四排的...
    • 高教 承统习茶道 孔诞祭圣贤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中华茶道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国学素养。9月27日下午,怀着对古圣先贤的无比崇敬,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启明星国学社协同嫩水文学社于人文楼25教204教室开展了以承统习茶道,孔诞祭圣贤为主题的祭孔活动。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国学社、文学社全体成员...
    • 高教 梁玲和她的七号教室
      怀揣一个文学梦,她将一个废置器材室变成了一个满是文艺范和华农元素的文艺栖息地,在这里,她和文学社同学一起读书写作,在这件奢侈品里,她无心奢华,但有意温暖。她就是体育部梁玲老师,她和她的七号教室将继续着他们的梦想。 每每华灯初上之时,当你路过狮子山脚下,走进七号教室,便会被其浓郁的艺术气息所吸引,书架...
    • 高教 袁诗然:因为摄影 所以旅行
      袁诗然,一个96年出生的重庆崽儿。现为四川美术学院2014级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专业学生。 15岁时接触摄影,大学里选择美院设计专业,也是想从设计方向获得一些摄影方面的灵感。从最初按下快门的快感,到用光、构图、器材等一路走来,收获和感触不少,我喜欢摄影,想一直坚持下去。当然,希望在路上能遇到更多的知音。...
    • 高教 易嘉昕:追梦的人 始终在路上
      易嘉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曾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曾获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校园英文主持人大赛冠军等。现任校游泳队队长,国家三级运动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高校游泳冠军赛及首都高等学校游...
    • 高教 武昌理工学院大三学生网络连载玄幻小说...
      战火纷飞的世界里,且看少年如何高唱热血战歌,一步步成为绝世王者。每天两更以上,品质保证,请放心收藏!近日,创世中文网上一部连载的长篇玄幻小说受到网友热捧,记者了解到,这篇小说名叫《圣元纪》,作者是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陈文强。这篇小说从9月14日首发,截止目前短短一个月已经连载了18....
    • 高教 哈工程校友黄新建将军领队阅兵式舰空导...
      9月3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哈工程杰出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黄新建将军,作为阅兵式舰空导弹方队将军领队,带领方队于11:13时军姿严整、口令铿锵地驶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黄新建是这次阅兵式56名将军领队中的一员。将军领...
    • 人才 财伯公 这还是你守望的土地吗——记海...
      民建舟山直属支部携手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2015年海岛公益行活动,8月16日,中国绿色产业环保协会负责人、民建会员、大学生志愿者共赴东极岛,开展海岛环保公益活动。 大约两百年前,财伯公陈财福因渔船遇险,凭借一身好水性登陆东极庙子湖岛,成为东极第一个上岛人。海浪都来亲吻你,鱼儿都来拥抱...
    • 高教 西南财大李毅:首先做一个好老师
      他是西财首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的课是学生最愿意去蹭的课之一。他把首先做一个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用踏实的工作影响和带动学生,他用微笑传递正能量。他就是经济学院李毅,一位扎根西财教坛10年的普通教师。 他把教学当做事业 对于李毅老师,学生们从不吝于表示他们的敬爱之情。在一次给一年级本科生上完课...
    • 高教 宿州学院 韩传龙:朱笔写师魂 厚谊育...
      韩传龙,管理工程学院教师,在宿州学院任教已有十年,兢兢业业,工作严谨认真,对待学生负责有耐心,任教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教学效果颇佳。先后担任管理工程学院管理学教研室主任、管理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秘书等职务。执掌讲坛这么多年,韩传龙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教化学生,用十...
    • 高教 援藏干部李俊美两上高原 用足迹丈量全...
      第一轮援藏服务期结束,他毅然选择再登高原;他不仅将自己智慧贡献于西藏的水利水电事业,还以实际行动为藏族同胞解决生活困难并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昨日,三峡大学首名援藏干部李俊美作为西藏自治区水利厅优秀援藏干部代表应邀随观礼团参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 2012年10月,李俊美老师作为三峡大学...
    • 高教 青岛农大王奎玲:把青春献给最美的事业
      为使百合吐芬芳,敢叫山茶斗雪艳。怀揣着这样一个梦想,王奎玲教授与花卉打了20多年交道,为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青岛百合、耐冬山茶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以及新品种培育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最美的花卉事业。 王奎玲教授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
    • 人才 一生中能有多少次热泪盈眶
      一生中要有多少次离别,一生中又能有几次热泪盈眶。十四天短暂的相聚要画上句号了。一切走得没有痕迹,在时间的长河里短短的十四天只是泡沫。而在记忆的长河里,这十四天却让我们无法泅渡。 告别,是另一种纪念。 刚到这里时,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的好多了,看着他们的多媒体教室,感觉和自己那的没有什么两样。每个值班老...
    • 高教 科研拓业致臻纯 育人传道咀英华
      寒门赤子,笑对峥嵘岁月 岁月蹉跎,回首往昔,谈及自己的童年,唯有痛苦二字印刻在刘孝波的脑海,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不是被饿死的面对苦难的过去,他一笑以蔽之。困难岁月里,作为大山深处农民的儿子,刘孝波毫无童年可言,没有玩具,没有撒娇,大自然就是儿时最好的玩伴。自记事起,他就成为父母的小帮手,为他们...
    • 高教 西南财大贺国生:注重思维训练是教学的...
      谈起思维能力的培养,西南财大证券与期货学院的贺国生老师很自然地说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他本科所学专业是数学,大学阶段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多年后好多都可能忘记了,但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思维能力却不会遗忘,是一生受用的财富。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逻辑...
    • 高教 【青春榜样】人生如逆旅 他亦是行人
      他是一个内心有梦却难以言明的追梦者,他是一个步履铿锵而坚定不移的行路人,他对生活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却又执意醒着做梦。他就是我们本次的采访对象学生社团联合会20142015届主席许金鑫。 纸上得来终觉浅 很多人喜欢谈及梦想,许金鑫也不例外地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眉头轻皱,沉思了一会儿,而后释然般地笑道:...
    • 高教 【我跟导员关系铁】献给教师节
      导员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我们最亲近的好老师好伙伴。天津科技大学2014级艺术设计学院导员蒋叶晴更是科大艺术学院同学们眼中的好朋友。年轻漂亮的她处事雷厉风行却又对同学们温柔体贴。 亲切的导员挂上笑容的脸庞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偶尔的严厉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而平易近人才是他们的真实面...
    • 高教 心怀热忱 情寄科研——专访清华大学黄...
      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位研究科学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它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黄昌宁教授在采访过程中给笔者的印象诚如此,虽年逾古稀,但一言一语中皆是对学术知识的无限热忱。 研究现代汉语是学科需要 学科间是互相联系的,1978年清华大...
    • 高教 侯兴雷:为了将来 你凭什么不拼
      【人物简介】:侯兴雷,浙江温州人,浙江海洋学院03级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现任舟山广电广通公司副总经理,创办舟山盛世汉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舟山广电主持人。曾担任舟山首档情侣旅行真人秀节目《阿拉哪活去》总导演。 【人物印象】:亲切、稳重、健谈。采访中,他充满热情的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青春岁月;言语中,他...
    • 高教 兰州大学杨兴鑫:如果人生可以选择,那...
      结束了白天繁重的军训练习,一个面色黝黑,略带笑容的学生缓缓地走在游泳馆前的马路上。他喜欢军训的生活,喜欢来兰大的这几天。他不忘过去的点点滴滴,因为过去的他为现在的生活作出了指导。他是三营八连四排副排长杨兴鑫,一位兰大信息院电信专业的新生留守儿童,依旧阳光 杨兴鑫出生在重庆开县的贫困农村,亦成长于此,...
    • 人才 情感在律动 爱心驻万张
      8月14日山东科技大学萤火公益团队济宁支队在万张镇梁海小学支教有条不紊的进行。老师和孩子之间相互关爱,让老师们这些天的疲倦消失不见。 药物传送的温暖 老师在办公室整理上课教案,孩子们给老师送来了治疗感冒的药物。昨天在课上孩子们发现老师有感冒症状,便默默记在心里,准备第二天从家里带一些药送给老师,并希...
    • 高教 西南财大李庆:做好教师的本分
      2008年,李庆辞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回国供职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三年间,他从一名讲师到教授,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他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资助,这也是西南财大第一次获得该类基金的项目审批。一路走来,李庆始终坚持一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