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中国教育_高教-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中国教育

关于北京大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反思

卢晓东

摘 要:北京大学在1988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十六字”方针,对北大和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培养创造性人才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反思,指出:“加强基础”会培养出在既有范式中的成功者,但对既有范式的熟悉和信仰使得他们在成为创新者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加难以克服的困难,落入范式陷阱和更大的“所知障”。“淡化专业”不符合知识生长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会导致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类似人工林因而无法形成森林般的生态,创造性无法生机勃勃。“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强调了“教”的因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持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反思之后,本文提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本科教育的新形态。

关键词:北京大学;创造性人才;教学方针;基础;专业

北京大学在1988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十六字”方针,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得到校内广泛认可。在“北京大学1993年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十六字”方针被明确为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方针[1]。过去20年中,“十六字”方针在北大本科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对中国大陆高校产生了巨大影响。直至今天,“十六字”方针仍在各种场合被反复提及,虽然其内涵已经有所变化。目前,再次对“十六字”方针予以反思,对于我国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也许是有意义的事情。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先生时,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上的“钱学森之问”就是我们这次反思的起点。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拔尖创新人才呢?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予以清晰阐述。“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其所突破的就是旧知识、旧技术和旧学科。那么,什么是旧知识、旧技术和旧学科呢?我们需要深入知识论层面寻求答案。

一、范式陷阱及其对创造性的制约--“加强基础”的另一面

“范式”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o库恩(Thomas Kuhn)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关键概念,这一概念作为库恩科学哲学的核心,其定义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但大体而言构成一种范式的是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所采纳的一般性理论假定和定律,以及应用这些假定和定律的技术。范式包含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陈述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假定,第二部分是将基本定律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境况中去的标准方法,第三部分是一些非常一般的形而上学原则和方法论规定。一门成熟的科学是由一种单一范式所支配的。简单说,范式就是教科书中主要传承的东西。

中学和大学教育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熟知现代各学科范式。大学教师对于某一学科范式内的工作已经非常熟悉。在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实验、最后完成研究论文,也会进入并十分熟悉既有范式的方法、技术和标准。

库恩这样描述科学进步的图景:第一步,由前科学阶段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在常规科学阶段范式逐渐明晰,科学家在范式内从事解难题的活动;第二步,由于根本性的难题不能解决,发生科学危机;第三步,危机阶段后产生科学革命,旧范式被新范式革命性地替代;第四步,由科学革命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新的范式得以确立。相对于尚未诞生的新学科,所谓旧学科就是当下的常规科学,其中的范式就是目前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核心。以上图景中,创建新学科的标志就是突破目前教科书所承载的旧范式。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既有的学科范式。目前基于常识的观点认为,学生对旧学科范式的把握程度是其创造新学科范式的基础,只有把旧学科范式掌握地非常熟练和深刻,学生才能创造出新的学科范式。这种基于常识的观点已经成为目前大陆教育制度的潜在逻辑。

以上认识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悖论,创造新学科所要突破的恰好是旧学科的范式,所要突破的东西如何能够成为新学科范式的基础呢?一种极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如果学生对旧范式非常熟悉并精确掌握,他是否会对旧范式产生某种信赖(而非怀疑)甚至信仰,因而不愿意或者说更加难以突破旧范式呢?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教育活动就不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而是在培养旧学科的忠诚者和维护者。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被培养为旧学科的忠诚者,那么新的范式将难以被创造出来。在以上科学进步的图景中,库恩指出了这种危险: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曾经是并仍然是常规科学家,那么某一特定的科学就会囿于某一范式而不能超越它而进步,这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这里,与范式的持续深入学习相联系会出现一个新概念:范式陷阱。也许在旧范式中沉浸越深者,在旧范式中学习越多、掌握更加精确、不断在旧范式中取得成功的人,陷入旧范式陷阱越深,越难以跳出陷阱而做出创造。例如,地心说时代的状元们以及其他的成功者,越不愿意也难以推翻托勒密的天文学范式而创造出哥白尼范式取而代之。例如,在冷兵器时代功夫范式中沉浸越深者、那些四十几年习练一指禅者,陷入功夫范式越深,他们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创造出子弹范式,创造出有关火药的现代化学知识、有关弹道的力学知识、有关铸造的材料知识,有关扳机和撞针的机械知识。这就是范式陷阱对创造性的制约,也是中国大陆教育“零诺贝尔”现象在认识论层面的回答(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小学即辍学,因而其成功不是中国教育的功劳)。

范式陷阱这个概念与佛学中的“所知障”概念非常相似。“所知障”指一个人的所知会构成他认识和创造新知识的障碍。不进入所知障的状态就是所谓“初学者的心态”(Beginner's mind)。乔布斯本人是信仰禅宗的佛教徒,因而曾对“初学者的心态”有所定义,“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乔布斯2005年受邀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针对创新提出的关键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其最佳汉语翻译是“留白”,也是不进入范式陷阱的状态。

范式陷阱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因为八股和科举制度形成了巨大的范式陷阱,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整体深陷其中且心甘情愿而难以自拔。范式陷阱这个概念,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为何这个时代,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多个革命性创新者都是大学肄业者的原因,这些人中包括微软总裁比尔o盖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o乔布斯, DEL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还有拍出《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这两部全球票房第一、第二,同时正在引导电影3D革命的导演卡梅隆。没有通过现代大学持续深入的学习而陷入既有范式陷阱之中,是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范式陷阱这个概念的提出,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历来的状元就少有真正好学问的,唐朝第一流诗人李白、杜甫,既非进士,又非翰林。韩愈、杜牧是进士出身,但只能算是第二等。王实甫、关汉卿、罗贯中都不是进士。曹雪芹、蒲松龄都是拔贡。”状元就是在八股的范式陷阱中沉浸最深者,而毛泽东同志提到的李白、杜甫、曹雪芹都是文学领域的创新者!

在建立了范式陷阱概念之后,我们看到了“加强基础”的另一面。加强基础会培养出在既有范式中的成功者,或者说成功的常规科学家,但同时因为他们对既有范式的熟悉和信仰,使得他们在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中面临着更加难以克服的困难,更大的“所知障”。这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回答,也是对“加强基础”的反思。

在“加强基础”之后的本科教学,大约会在以下方面呈现新的状态:

-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既有范式的怀疑和批判。

- 小班研讨课的增加和深化。小班研讨课在知识论层面与讲授课存在根本不同。讲授课倾向于将知识作为确定的知识,研讨课倾向于将知识作为不确定的、可以怀疑的知识,并且持续引导学生怀疑这些知识,包括对既有范式的怀疑[2]。

- 减少本科生结构化教学总量,有助于学生适度疏离范式陷阱。

- 考试模式的深入改革,包括实行考题公布制、考题中有一定比例的发散性试题、评分制度由百分制向等第制的过渡、试卷返还制度。

- 奖学金改革,使得奖学金制度的基本逻辑由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向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和创新工作进行根本性转化。

- 突破招生工作中“状元招生观”,并在突破之后有新的观念和制度建设[3]。

二、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化是专业设置改革的方向--从“淡化专业”中走出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本科专业,特别是工业院校的本科专业有许多是按行业、产品或工程对象划分的,其分类标准是行业、产品和工程对象。这种情况来源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的主管部门为了对口分配会给专业戴上很细、很窄的“帽子”。“十六字”方针中“淡化专业”即指专业不能设置过窄。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将504种专业合并为249种,其主要理论依据即是“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199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有人提出搞更宽口径的专业目录,我认为可以考虑。我们计划5年后再搞一次,使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这一计划当然没有实行,但充分表明专业粗细(宽窄)的问题是专业设置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专业是一组知识,专业是否应当划分主要考察其知识构成是否重复很多。由于不同的教师和教师群体对学生应当具有的知识、应当如何组合会有不同认识,他们对知识的组合方式就会不同,因而不同大学对专业划分的粗细就会不同。这是专业概念本质的自然推论。

在对中美本科专业设置的系统比较中,我们注意到美国有名称为“Science--科学”这样的专业,有116所大学设立了这个专业;我们注意到美国有名称为“Liberal Arts /General Studies--文理学/文理研究”这样的专业,有452所大学设立了这个专业。我们也许会惊讶本科专业可以宽到这样的程度。

表1 美国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本科专业设置[4]

CIP专业类代码CIP专业类英文名称

三、激发学习者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从关注“教”到更加关注“学”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呈现为教育生产力。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长的影响的学习,是个人发现并把它化为己有的知识。这种化为个人所有并同化到个人经验中的自我发现的知识,不能直接传予他人”。

“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主要是“教”的方针,不是如何促进“学”的方针。“教”的方针强调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愿望、目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根据这些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强调不要按照一种目标--比如说单一的学术目标培养学生,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需求等。1994年“北京大学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样表达:“高年级要根据学生的志趣、特点、学习状况和工作趋向分流培养,努力探索应用学科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6]。

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在基础教育阶段西方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个案,再次凸显出“学”的重要性,凸显出学习者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能够造就何种创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斐然在《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少年》一文中介绍了两位年轻的创新者。一位是泰勒·威尔森,这个少年在没有政府资助情况下独立建造核反应堆,还发明了新型核辐射探测器,以高出数百倍的灵敏度取代了现有设备。另一位是15岁的美国中学生杰克·安德拉卡。他的叔叔因癌症去世,安德拉卡因为好奇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胰腺癌”,互联网就给了他很多答案,这是种五年存活率只有5%的疾病,由于人类检测早期症状的方法昂贵又低效,误诊率超过30%,所以确诊时病人已到晚期。他立志找到更高效准确的方法,于是他在学术期刊网站上阅读大量专业文献,还利用一个涵盖超过8000种蛋白酶的数据库寻找癌症标志物。在尝试了超过4000次以后,终于找到了判定癌症的标志物,并设计出利用纳米技术快速检测癌症的实验方法,发明了便宜又可靠的癌症试纸[7]。

以上个案中,基于互联网的自我学习以及家长、学校对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宽容和鼓励是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同样出现在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中学和大学阶段。他们不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没有老师判断他们的“材质”并采取不同的教育;他们也不是“分流培养”的结果,因为当时无法预见他们属于那种流向。他们身上,凸显出学习者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

“个人专业”的概念同样如此。

教师提出的知识组合以教师的学识和经验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自然会构成本科专业主体。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的经验和学识仍然有局限,教师基于对既有知识的熟悉因而会代表既有范式,这会形成对学生想象力的束缚和创造力的制约。

认识到以教师为中心提出知识组合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允许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组合。学生提出的、来自学生视角的知识组合可以称为个人专业。在这个大的分类名称之下实际蕴涵了知识组合无限的方式,其内涵是充分发散的,是独特和个别的,是与既有范式疏离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允许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如果从现有专业中找不到完全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他可以从现有课程中选择一些课程,形成一个围绕特定知识领域的课程组合提交委员会讨论,经过审核后开始学习,完成计划后可被授予个人专业学位。哈佛大学也设有类似专业,称为特别专业(Special Concentration),该校每年毕业生1500左右中大约25人按个人专业毕业。

由于个人专业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学习也较为困难,因此毕业生很少,但这一类型专业的存在为具有特殊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成材途径,为社会准备了具有特殊知识结构的个人,也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试验机会,因为个别学生的专业设计在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学科。

个人专业在高等学校能够得以设置,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高等学校的组织设置有类似住宿学院这样的机构;二是需要国家政策允许高校自主设置这类专业,学生可以获得这样专业的毕业证书。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eoul)是韩国最优秀的大学,该校“通识教育学院”(College of Liberal Studies)成立于2008年,2010年9月就迅速开始了个人专业的设置和探索。当年该学院确定专业的学生有312人,其中31人创设了个人专业。这些专业的名称非常有趣,如“拉丁美洲宗教学”、“衰老研究学”、“和平与统一学”、“法律交流学”和“文化记叙学”等。从这些专业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年轻学子所拥有的创造力[8]。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大学培养出许多优秀校友,其中黄怒波、李彦宏、俞敏洪和华大基因的王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他们的成才历程中,我们大致可以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他们不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当时没有老师判断出他们的特殊“材质”并采取不同教育;他们也不是“分流培养”的结果,因为那时还没有老师可以预见他们现在的创造性流向。认真研究马云和马化腾,也会有同样的感悟[9]。他们身上,都同样凸显出学习者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

“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强调了“教”的因素,但忽略了学习者要成为什么人。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之后,我们需要持续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是否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持续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是否使他们具有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当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的构想时,我们如何保持宽容并提供足够的支持?这是对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的挑战,也是对中国所有高等学校的挑战。回应这种挑战的本科教育包含以下因素:

- 个人专业的创设和发展。

- 由于住宿学院对于个人专业组织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在学术性学院之外可以建设一个住宿学院,这是稳妥、积极的改革方向。

- 导师制的深入发展和更为普遍、深入的师生交往。

- 弹性学习年限的普遍化以及减少招生人数。

- 选修课比例的增加以及专业方向的灵活性。

- 更多的辅修/双学位专业选择。

- 新模式下“第二学士学位”的教育发展。

- 互联网学习(如慕课)、混合课堂和传统校园学校经验的整合。

- 教师和学生对无限可能的想象力、宽容和鼓励,学校相关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6] 王义遒(主编).文理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31,48-49.

[2] 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2(8):16-19.

[3] 卢晓东. 破除状元招生观,清华北大谁为先[N]. 科学时报,2010-05-11(B10).

[4]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2010).

[5] 卢晓东. 我们是否把握了住宿学院的本质[N]. 中国教育报,2012-09-30(02).

[7] 李斐然.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少年[N]. 中国青年报,2013-04-03.

[8] 卢晓东. 个人专业韩国为何领先[N]. 中国科学报,2012-05-16(B1).

[9] 卢晓东. “读书过多无用论”值得认真聆听[N]. 中国科学报,2012-11-28(B1).

[本文系教育部高教司委托项目“高等理科改革调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1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留学 国际礼仪通则——关于美国
      服饰 在美国没有人因为你穿得笔挺而对你另眼相看,也没有人因为你穿得朴素而不屑与你为伍。“随便”两字能概括人们对服饰的态度。 西服多半是政府职员、大学教授、公司雇员等高薪阶层的着装。有人说,美国只有外交家和律师出庭时才穿上整齐的衣服。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在街上,...
    • 留学 在美、加怎样买到便宜货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那么是不是便宜货质量就差呢?这要看什么情况。在很多情况下,便宜货的质量并不差。有很多原因使得某些商品卖的便宜。比如说,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猪肝猪腰卖得比猪肉贵很贵,但在美国、加拿大猪肝和猪腰却比猪肉便宜数倍。国内农贸市场老农卖的蔬菜比超级市场便宜,但在美国和加拿大却相...
    • 留学 英汉文化十大常见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r...
    • 留学 留英学生谈“女王是禁忌”
      家乡风俗,养孩子是不能夸的,比如不能够夸孩子胖,饭量大,老人说这夸的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改天孩子可能就掉点肉,吃饭耍脾气,如今我渐有体会。 以至于曾笠在吃饭的时候,我就闭着眼睛,从他旁边安安静静走过,生怕自己走路动静稍大一点,都会变成一句好话,适得其反。 后来,拿这个风俗与广东朋友交流,发现他们那里也...
    • 留学 国外留学:称呼千万别弄错
      称呼他人为一门极为重要的事情,若称呼的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立即的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无法释怀。 认识之人: 对于自己已经认识的人多以Mr.,Ms.或Mrs.等加在姓氏之前称呼,如Mr.Chang,Ms.Tsing,Mrs.Huang等,千万不可以用名代姓。 例如说美国国父乔治·华...
    • 留学 留学贴士:在美国如何买书?
      在美国如何买书非常容易,如果去书店,人们通常去Borders或Barns&Noble。 网上书店首选是AMAZON。另外Borders和Barns&Noble都有网上书店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想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上GOOGLE,打入keyword相应的网站就会弹出。 在美国网上购书非常普遍,而且方便、安...
    • 留学 留学生在海外自我保护的22条守则
      1、学点法律常识。涉及留学生的法律通常有民法、刑法、交通法、邻里法、婚姻法、消费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共秩序法、打工法等,此外还有不少针对学生管理的学校规定(如学籍、考勤、考试、图书借阅、资料复印、交费管理、住宿管理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各种法律保护,应尽可能搞清自己的权益,也可向专...
    • 留学 国际礼仪通则——涉外活动
      礼仪 国际礼仪是指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对外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惯用规则。在国际社会,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风民俗、礼仪礼节和禁忌,因此国际交往中的礼仪活动要复杂得多,敏感的多。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使来宾一踏入被访国就能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圆满的欢送仪式,也能给来宾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反之,如果处理不...
    • 留学 留学生在国外,巧选寄宿家庭
      不以职业贵贱衡量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留学初期喜欢寄宿在外国人家庭,一为提高英语水平,二为熟悉西方生活习俗,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在很多人心目中,一个好的寄宿家庭,无非就是这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好或者社会地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父母有一份高收入(例如公司老板)或一个好职业(例如医生、教师或公务员等),家长...
    • 留学 不得不看:美国“完美生活”指南
      购物方法: 至商店选购。 邮购(mail order),收到目录后,将中意的物品寄出订购单或以电话邮购,约一星期左右可收到货品。不满意之货品亦可退还,对方有时亦会退回退货之邮资。 电视节目选购:有些专门电视台,全天候推销商品,选好商品打电话订购即可,或者节目中有广告促销,可邮购或电话订购。对于邮购及...
    • 留学 人在海外:做一名医疗专职翻译
      在金融危机中,很多海外侨胞遭遇了找工作的瓶颈。如何在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出路,如何发挥一技之长挖掘生存之道,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人身上找到借鉴。 王模是西班牙的一名老侨民。他虽然已经拿到了合法的身份证,但是对于早期没有身份的那几年,始终不能忘怀。现在,王模已经是一名受聘于一家西班牙医院,专职为中国侨民服务的...
    • 留学 国外,才是学英语的起点
      留学梦圆,顺利走下抵达纽约、伦敦或多伦多机场的飞机,终于到达了梦中的彼岸……这时许多留学生才尴尬地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 原因很简单, 环境变了, 周围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他们说话的速度可能比你听过的最难的IBT听力段子都还要快, 他们用的...
    • 留学 如何适应美国留学生活
      2007年,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达到了58万余人,而中国留学生的人数达67723人,排名第二。而不久前,人民币汇率的首度“破七”更加速了留美学生人数增长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出国前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度过最初的适应期&r...
    • 留学 感受国外大学考试
      国外的考试和我读书时代死记硬背式考试很不一样,国外的考试更注重对知识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和延伸。 死记硬背只能刚刚及格 刚开始在加拿大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在继续沿用中国的学习方法,对课本里的概念又抄写又背诵。然而,因为新单词很多,所以复习一次往往要花费我很长的时间。遗憾的是,尽管每次我都把复习的笔记写满...
    • 留学 留学美国:心理必然经历的三大阶段
      刚去美国的时候,忙碌着,自由着,全新的好奇让自己快乐着,记得早上兴奋地微笑着跟巴士司机说早上好,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快乐开朗的女孩,印度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和很多国家的人成为了好朋友,华人朋友到周末就会聚在一起,用中国的生活方式溢满在美国房间里,也许这是第一个心理阶段&m...
    • 留学 国际礼仪通则——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每一个中国人在外宾面前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被对方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应表现出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要畏惧自卑,也不应自大狂傲,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
    • 留学 出国留学学会与寄宿家庭和睦相处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留学初期喜欢寄宿在当地人家中,一为提高英语水平,二为熟悉西方生活习俗,更好融入当地社会。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经常导致寄宿学生与寄宿家庭之间产生矛盾。留学生该如何与寄宿家庭和睦相处呢? 作为寄宿学生,要做到入乡随俗,既然自己选择了寄宿,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要依从寄宿家庭的生活习...
    • 留学 出国留学如何“安居乐业”
      中国俗话讲“安居乐业”,如何“安居”一直是海外留学生的一件大事,尤其对刚出国的留学生来说,住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何种住宿方式?怎样寻找合适的房源?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为此,笔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人士。 ●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在国外,一般有3种住...
    • 留学 留学美国带什么最划算
      我家里的一位亲戚,最近要来美国留学。他问,来美国时,究竟要带些什么东西呢。其实,美国什么都有。所以,要带东西的话,最好带些中美差价比较大的物品才合算。 1、书及字典 除了在书店降价的时候,美国的书,特别是教科书,通常都很贵。和国内的价格相比,那些考TOFEL和 SAT的书,也不会便宜。虽然,到网上书...
    • 留学 留英生活指南
      衣 英国气候多变,阴晴不定,最实用的衣服就是可以遮风挡雨的连帽风衣,最好料子是防水的,下雨也不怕。英国虽然经常下雨,但真正下大雨的时间很少,多数是毛毛雨,或者斜风细雨,让人打伞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很多英国年轻人都懒得打伞,直接套上帽子,或干脆雨中漫步。当然中国人还是有下雨打伞的习惯,建议从国内带一把...
    • 留学 美国各州及州政府名称缩写英汉对照
      美国各州及州政府名称缩写英汉对照 Alabama AL 亚拉巴马 Montgomery 蒙哥马利 Alaska AK 阿拉斯加 Juneau 朱诺 Arizona AZ 亚利桑那 Phoenix 菲尼克斯 Arkansas AR 阿肯色 Little Rock 小石城 California CA 加...
    • 留学 专家介绍英国留学购物五大折扣店
      英国的教育质量在世界来说是最为拔尖的,而且也是国际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家之一,不过留学专家也指出,在英国留学的同时,购物也是一种乐趣。在如今英伦风潮的带动之下,在英国购物是一种享受。不过在英国购物时记得要找到合适的打折店铺,相互做出比较,这样才能找到最便宜的商品。 (1) Bluewater Shopp...
    • 留学 留美就医五个注意事项
      生病是留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一是美国医疗费用昂贵,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医院。在美就医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信息 美国医院林立,因此对初抵异地的中国学生来说,有时的确不知如何去就医。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的中国城里有不少中国人开设的诊所,从跌打损伤、耳鼻喉科到开刀、针灸等,一应俱全,而且收费较低。...
    • 留学 海外留学:行前准备与注意事项
      人身安全是每位留学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家长会问:“海外留学生遇到困难了怎么办?”以前留学中心为学生成功申请到了学校,取得了签证,送上了飞机,服务也就终结了。现在则有了完善的追踪服务。如果学生在国外,碰到了课程、生活、住家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由客户服务中心协助解决,像定期了...
    • 留学 留学国外须记三大安全事项
      留学安全是准备或者即将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们始终关注的话题,而且贯穿着留学的全过程。提起安全,可能更多的关注停留在人身安全的范畴,但是今天,留学安全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记者采访了南京几家知名留学机构的专家,为大家详细解析当下的留学安全注意事项。 人身安全:谨慎交友安全旅行 虽然“校园枪击&...
    • 留学 留英学子:“留学垃圾”提法勿乱用
      以前我还在国内读书的时候,在一些报道上看到有关“留学垃圾”这一说法,让我感觉好像留学生、尤其是年纪小的留学生在国外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我不禁常常在心里问——中国留学生真的像报道上说的那样吗? 自从我来到英国以后,我看到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在脚踏实地的学...
    • 留学 英国留学高等教育文凭分类情况专家介绍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教育质量方面的优异程度是无可厚非的,而留学专家也表示,英国做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在教育的方式及形式上非常多元化,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下,对于各种背景的国际学生都能够提供出相应的留学课程。 留学专家指出,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成熟,在低龄化留学的趋势之下,英国的大学也都纷纷...
    • 留学 在国外如何租房?
      到国外留学第一要紧的就是先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租房子成为必不可少的事。在国外如何分辨哪种房子是自己想租的?怎么租房子?怎么跟房东沟通呢?
    • 留学 留学如何平稳过度6个月适应期
      要留学去了,即将出行的学生们总是满怀着兴奋与憧憬。然而,海外的生活往往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诸多困难与障碍也将随之而来。留学专家指出,留学生在出国前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适应期平稳“着陆” 出国之后,除了想念家人和朋友,语言障碍通常是留学生最大的困难,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可...
    • 留学 国际礼仪通则——遵时守约
      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信誉无比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誉就是生命,信誉就是形象,信誉就是社会关系,信誉就是工作效率。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就会难以立足;组织不讲信誉,在工作中就会难以有所进展;一个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就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