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是全国职称英语考试的日子。不少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反映,近期频频遭遇“卖答案”的电话骚扰,而包括电话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泄露也非常普遍。那些网络流传兜售的所谓“保过密卷”是否属实?考生的报名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记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象
信息泄露:全国都知道谁要考了
“最近已经接到30多个骚扰电话,号码显示所在地有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好像全国都知道我要考职称英语了。”记者拨通了张宇提供的电话号码,一个号码显示为北京座机的机主自称是“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网”的工作人员,自然知道考生的信息,而显示来自深圳的手机机主则直接表明:“需要答案我们就卖给你,至于我们怎么知道你电话的凭什么告诉你?”张宇个人信息泄露的遭遇并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山东、陕西等多地考生接到过推销职称英语考试答案的电话和短信。
兜售考题:别考太高否则会露馅
一家自称“中国职业资格考试中心”的马姓工作人员称手里有两套试题,这两套题目收费600元、考生拿题时收费300元,考后再支付300元。这位马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给您的试题有70%是拟考题。您考过了就行,别考太高,否则会露馅。”在与这位马姓工作人员的通话中,记者发现,他的许多说法明显存在虚假成分,他称“中国职业资格考试中心”是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机构和考试组织机构,而每年的职称英语考试组织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辖的人事考试中心。
分析
IT人士:报名网站或存系统漏洞
多位受访的IT行业人士认为,考生信息泄露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监守自盗,即报名网站的工作人员将考生信息泄露;二是报名网站存在系统漏洞,不法分子侵入获取考试信息;三是考生个人电脑中了病毒或木马而泄露信息。如果是同一个单位多名员工都被电话骚扰,第三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
据公安部门透露,泄露个人信息的源头大多是有合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权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内鬼”,涉及金融、电信、教育、医院、国土、工商、民航等各个行业。另外社会机构如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商家等也通过不同方式获得个人信息。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雷说,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必要时应注明保密责任,以便信息泄露时可利用法律维权。
回应
“保过密卷”已不新鲜 全是假题
记者致电了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中心考务处一位温姓负责人在回答记者咨询时明确表示,“这些题目都是假的”。他说,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兜售这类“保过密卷”,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他们此前也对这类试题进行过“无数次”验证,但无一例外都是假题目,“保过”更不现实。
“你买到题考完之后才会发现不对劲,那时已经找不到他们人了。包括那些声称能改成绩的,全都是骗人的。”他说,在电话、短信乃至网络上四处兜售职业资格考试“保过试题”的,都是诈骗行为。他建议考生不要相信这类谎言,以免耽误自己的考试准备。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民反映的“卖题”电话和短信中,提到的考生的姓名等具体信息却是真实存在的。部分“机构”“网校”甚至能提供考生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等具体信息。
对此,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温姓负责人表示,在人事考试中心核查范围内,还没有发现过内部工作人员泄露考生信息的情况。但他也承认,不排除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手段从考生信息系统窃取了用户信息。他说:“不法分子多通过钓鱼网站或利用系统漏洞发动黑客攻击‘盗取’信息。虽然我们在不断查堵相关技术漏洞,但总是落后于黑客攻击的手段。”对这类行为,他们每发现一起都会向公安部网监局报案。但也难免有些不法分子做得比较隐蔽,难以锁定。
他还表示,除黑客发动网络攻击外,还有一部分考生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系统补丁或杀毒软件没有及时更新、电脑中木马没及时查杀、在网吧里报名……这些疏忽,也会加大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据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