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5年,各省将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医学院的本科生经过5年在校学习后,必须再经过3年住院培训,才能当临床医生。毕业即可当医生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1月17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由卫计委、教育部、财政部等7个部门共同发布的《意见》指出,2015年,各省将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生,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推荐内容>>七部门联合下文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为什么不宜马上当临床医生?
与多数专业4年的本科教育不同,医学院的学生必须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才能毕业。多出来的一年并非是为了保证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甚至仅是合格的医生,而是意味着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技能培养的复杂和艰难。为什么《意见》要求毕业后不宜马上当临床医生?事实上,象牙塔外的教育在一位医生的成长生涯中占更多成分。
“国内外的长期医疗卫生工作实践证明,院校医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需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医学教育。”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辰说。
他介绍,世界各国普遍把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三个阶段。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一种,住院医师培训萌芽于19世纪末,推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目前,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已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全国医师考核办公室主任郝德明也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与国际接轨的毕业后专业教育。“以美国为例,医师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还须经过5~8年的专科训练,才能获得专科执业资格。”他说。
一直以来,我国医学生毕业后即可从事临床工作,尽管期间有临床实习,但由于缺乏引导性和强制性的规范,很多实习并不能保证效果。住院医师培训等毕业后教育的缺乏,使医生的能力提高仅能依靠所在医院的条件,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且极不均衡。
王辰表示,这次7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财政保障等做出了基本的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实现我国医师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为全国百姓提供安全、有效、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3年培训学什么?
根据《意见》,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模式为“5+3”,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那这3年到底学些什么?在什么医院培训?
治病救人的第一线在临床,而临床看的是真功夫。《意见》对培训内容作了很全的描述,如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但明确提出“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王辰介绍,培训将按内科、外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以在临床有关科室轮转为主。培训对象在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诊疗,着重培育和提高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能力,达到能够独立、正确、规范地处理临床常见问题,并为今后具备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完成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同时,《意见》对培训基地也作了严格规定,原则上只能设在三级甲等医院。但也可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实际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作为补充。
推荐内容>>七部门联合下文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培训期间待遇如何保障?
事实上,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开展过住院医师培训。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过“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但这种尝试并未继续坚持和扩大。直到60年后(即20世纪80年代),原卫生部在部分大学附属医院开始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然而,由于培训工作缺乏必要的财政、人事等配套政策支持,试点工作并不顺利。不少人质疑:毕业后不能立即工作,3年培训期间的收入待遇等问题如何保障?
此次《意见》的发布有了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的协同参与。《意见》规定,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其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由培训基地负责发放,标准参照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确定。
培训学员若属于单位委派,培训期间原人事、工资关系不变,委派单位发放的工资低于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的部分,由培训基地负责发放。
待遇之外,学员一旦通过培训后,还能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本报记者 陈海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