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监测如何“负担”变动力?-中国教育_高教-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教育质量监测如何“负担”变动力?-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教育质量监测如何“负...

教育质量监测如何“负担”变动力?-中国教育

教育部即将启动新一轮高校审核评估。上轮评估因“造假”“扰民”“形式主义”等问题而频受指摘,被认为“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从2014年开始,全国诸多高校又将迎来新一轮“大考”——审核评估。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也是自2008年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后,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又一次大规模高校质量监测。

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热议。在上轮“考试”中,高校评估尽管被教育主管部门寄予厚望,却因“造假”“扰民”“形式主义”等问题而频受指摘,被认为“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该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审核评估?它能否规避以往的问题?它又该如何真正助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李奇。

“审核评估”体现了“问责”本意

记者:与上一轮饱受争议的本科教学评估相比,此次评估有何不同?

李奇: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优”是我国高校办学同质化的一大诱因。作为外部评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功能应是问责,而不是评优;评优和提高质量是高校内部评估的功能。过去20多年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起伏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此方面没有达成共识,而审核评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样的共识。

在此观点基础上,我认为审核评估至少在理念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审核评估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的问责权相平衡的原则,体现了外部评估侧重问责功能的原则,体现了高校必须明确细化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目标的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的原则,体现了评估结果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这些都是审核评估有别于以往评估的地方,也是“审核评估”提法背后的目的。

记者:您认为此次高校评估改革意图是什么?给高校办学释放出什么导向?

李奇:国际化、全球化以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还缺乏强大的创新力。审核评估有利于强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鼓励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上述特点都是目前环境中的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审核评估”将是“艰难的渐进建设过程”

记者:“分类评估”一直被广为期许。此次方案也提出将“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

李奇:与第一轮评估相比,审核评估把如何评估本科教学质量的自主权还给了高校。高校必须合理定位,细化和阐明办学目标以及评价这些目标实施状况的观测点和证据种类,这都有利于避免“千校一面”。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趋向于更理性地定位、确定办学目标,评价教学质量,否则,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将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分类评估实际上是推动高校自主定位和自主归类的抓手。

但审核评估能否真正规避以往矛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高校能否全员参与、高校环境的支持力度、高校师生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诠释和评价教学质量、高校能否从被动的接受评估到主动地推动评估、内外评估的互动方式等。考虑到高校目前大多没有把定位和细化的目标联系起来,审核评估将是一个艰难的渐进建设的过程。

记者:新的评估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第三方参与应如何推进?

李奇:由于评估涉及管、办、评三方,“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这样,当任何一方的权责变化有可能影响他方利益的时候,制衡机制就能启动,实现自我纠错的功能。政府可以通过委托、转让、购买等方式推进第三方的参与,使之参与质量监控的多个环节。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加大信息透明度,创建保障第三方参与制度,提高第三方参与和决策的合法性。

“审核评估”落地,高校要摒弃“组织惰性”

记者:新的评估方案带来何种挑战?

李奇:目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审核评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是评估指标开放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是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却没有规定观测点、各高校可以自主解读和诠释。对没准备的高校来说,它会降低审核评估的可操作性,给参评高校增添更多的工作和责任。

二是环境亚支持性。实施审核评估需要制度、政策和技术的保障,但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的数据信息平台;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教学和学习研究的部门,反复强调教学和学习的中心地位,绩效评价和利益分配的天平却往往向科研和行政权力倾斜。另外,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一些特点并不利于开展审核评估:外部质量保障较强,内部保障较弱;输入保障较强,而输出保障较弱;专家的评判和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的视角较多,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评判较少;行政问责较多,而专业问责和市场问责却较少。

三是高校组织惰性。上轮评估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施行的,高校处于某种被动与服从状态。而在审核评估中,高校要从被动转为主动,评估动力主要来自校内,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就高校而言,能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审核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从被动转为主动,即从“要我评”到“我要评”,从评估是为了完成任务到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质量。(本报记者 邓 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高教 井冈山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色旋律...
      一段振奋人心,气势激昂的击鼓表演拉开了文化艺术节的序幕。音乐的旋律带领观众进入激情与活力的世界中! 红色旋律,绿色梦想的主题将此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㈠绿色畅想 《绿的萌动》带来了生命的震撼,《红土情》解释了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从我做起》话剧则告诉了大家要节约,珍惜身边的一切。㈡红色基调 民乐合...
    • 高教 阜阳师院教授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11月13日至22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荣休教授、《管子》英文全译本作者艾伦李克博士,美国管子学院院长、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会长管必红博士发起,美国管子学院和中国安徽省管子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以管子思想文化与中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首届国际管子学术研讨会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四十余位...
    • 人才 人民日报:启动创新创业“新引擎”
      2015年11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七版理论版大家手笔栏目刊发李言荣校长署名文章:启动创新创业新引擎,全文如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需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能够充分激发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对高校如何厚培创新创业土壤、...
    • 高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同仁赴西南交...
      11月16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同仁赴西南交通大学调研,下午2时,座谈会于我校犀浦校区辅导员之家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峰、国际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孟大惟、外语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彦等与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勇、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俊棋、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副处长唐燕梅等出...
    • 人才 中航大首届媒体嘉年华落幕
      传媒时代,虚位以待。中航大媒体人首次发声,从台前默默记录他人故事,到走向舞台述说自己。作为校园媒体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从10月26日开始,经初赛、复赛、决赛,历时近一个月的中航大首届媒体嘉年华于11月20日晚在北院礼堂举行决赛暨颁奖典礼。新华社天津分社新媒体部主任张玮玮、天津广播电视台十佳主持...
    • 人才 山西省高校校园媒体沙龙 校媒的现在与...
      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利闭幕。会议通过了十三五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的时髦词互联网+和大数据也被写入了会议公报。而新媒体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于校园媒体来说,如何在新媒体...
    • 人才 为这片土地热泪盈眶
      午后的雨,溅起了一地冰凉的秋色。 出发的时候还一直心心念念着多年前参观过的建川博物馆,在记忆中扁平化的历史被展柜中的遗痕重新构筑起一个立体的世界。博物馆总是这样,像迟暮的老人,万物生长中时光极速穿梭,迅速衰老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现在剩下的无疑是满脸的皱纹和一箩筐沉甸甸的故事。 两个小时的车程过后雨已...
    • 中考 精选: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
        众所周知,中考语文成绩的提高与作文关系密切。如何提高中考生的作文水平,是提高语文成绩的第一要务。中小学教育网为考生汇总了13篇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希望对初三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 人才 上海交大后勤保障处全面落实“一门式”...
      近日,根据学校党委传达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后勤保障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力践行,全处上下以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保障学校后勤服务系统高效运转,服务师生校园后勤需求为基本职能定位,积极探索一门式服务实现路径,丰富一门心思服务工作举措,以深入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为工作新引擎,切实打造师生满意的后勤服...
    • 人才 赣师学子原创纪录片获“金驹杯”世界大...
      近日,2015金驹杯世界大学生摄影展评选结果出炉。由我校科技学院青年教师樊国梁指导,占勇光、江小林、徐锦彬等学生拍摄的纪录片《老理发店》,荣获金驹杯单元-多媒体影像优秀奖。 据悉,金驹杯世界大学生摄影大赛是国家级最高艺术奖项之一,是针对国内外大学生的一项国际性摄影赛事,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