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开考。纵观近年的考研,有两个趋势日趋明显,其一,考研热度持续降温;其二,绝大多数考生考研并非为学术,只是将其作为求职的“敲门砖”。
考生
七成以上称考研为找工作
据统计,今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持续下降,较上年降低6.5万人。此前,中青网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42.8%),接下来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仅2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另有多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考生只是“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考研。
用人单位
更重能力而非学历
考研,当真是求职“敲门砖”吗?近一个月,记者曾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松江大学园区多个招聘会现场观察,一份市区中学老师的工作岗位,应聘者就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名校的硕士生。很多热门的企事业单位并不关心求职者研究生学历的学校、成绩,很多招聘人员反而会问,“你的本科是哪儿毕业的”。许多硕士生反映,在就业市场上,自己的竞争力比不过本科生,因为本科生起薪较低,而现在招聘单位注重的是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而不单单是学历高低。
据《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预测,明年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比例将达到1∶1。在用人单位看来,与其招来一个起薪五六千元的硕士、博士,从来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还不如招收一个本科生,甚至是高职生。上海及全国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就业人群中,有实际经验的高职生就业率最高,其次是本科生,研究生最低。
专家声音
“贬值”的学历新的就业压力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考研应回归研究本质。他说,现在很多学生选择考研,并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许多人把考研当成一种出路,当作暂缓就业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高校连年盲目扩招研究生,有些高校研究生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本科生,如此一来,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这样一来,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其实都成了“贬值”的学历。
有专家预计,越来越多高就业预期的硕士生队伍,势必带来新的就业压力。研究生就业难,根本不在于考生,而在于扩招的高校。如何瞄准新产业,以职业技能规律培养专业研究生;如何限定人数,保证质量地培养学术研究生,都是当下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对高校而言,不是招一个研究生,收了学费,送一个学位,便可了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