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抽检能否给研究生培养套上“紧箍咒” _考研-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论文抽检能否给研究生培养套上“紧箍咒”

首页 > 

考研

 > 论文抽检能否给研究生...

论文抽检能否给研究生培养套上“紧箍咒”

“一般抽检5%,重点抽检比例提高至10%”“问题论文较多或将撤销学位授权”……日前,上海出台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可谓相当严格。有关专家认为,在“盲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抽检”流程,有望给研究生培养套上“紧箍咒”,刹住论文写作、评审中的“不正之风”。

“盲审”+“抽检”,严把“论文关”

偷梁换柱、造假抄袭、枪手代写……面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规定每年对研究生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

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上海日前出台了相应的地方实施办法。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介绍,抽检方式采用一般抽检和重点抽检相结合,一般抽检采用随机方式,比例为5%左右。而重点抽检则将比例提高到10%。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点,将责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学位授权。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抽检范围原则上为上一学年度授予的硕士学位论文,此举加强了对研究生论文的事后监控和跟踪,也有助于更好地挤压评审环节中的“水分”。

据悉,在抽检办法公布之前,上海已有对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双向盲审”制度。“盲审制度中,难免会发生有的高校或学院‘放水’的情形,如今多了抽检这一道关,能让高校和导师们绷紧严控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根弦。”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相关办法中,特别强调了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数据、结果和专家评议意见等,必须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并将建立上海市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做到评审有据可查,造假抄袭等行为无处遁形。

抽检不合格,“挨板子”的不再只有学生

记者查阅《上海市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发现,在抽检方式、结果反馈和纪律要求等多条规定下,频繁出现了“论文导师”“学位点”“学位授予单位”等关键词。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论文抽检合格与否,不再只是学生的责任,而是进一步明确了导师、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

“如果论文抽检存在问题,对高校及学科点的声誉会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学科排名,轻则降级,重则撤销学位授权,最终冲击的是生源质量和办学基础。”上海大学前副校长叶志明说。

“从‘老板’回归‘导师’,这不仅是一种称呼的转变。严格的论文抽检制度,对我们自己、导师和学校都是一种鞭策。”复旦大学[微博]信息科学系研究生张志军说,“而且我们能真正学到东西,并在论文中体现出来。”

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是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必由之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说,论文是“学有所成”的重要标杆,论文的质量折射了一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态度。要真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确定科学而明确的培养定位,避免论文评审“一刀切”或“异化”。

当然,要保证方案初衷的落实,还有进一步规范的空间。上海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生音石议(化名)说,抽检要公平化,“普通导师的学生论文和‘大腕’教授的,都要抽;不论是重点院校的重点专业,还是普通学校普通专业,也应当抽检机率相当。”

政策信号:研究生培养不能“严进宽出”

“学位论文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创新素养。从端正学风和教学风气、惩罚学术不端等层面来说,抽检制度安排可谓正当其时。”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张民选说,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规范,是打破研究生培养“严进宽出”的积极信号。

专家认为,改革的切入点和覆盖面应当更宽。“目前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在招生环节是学校负责笔试和面试;培养环节经常是学校的发表论文硬指标代替导师负责;论文答辩环节的制度设计,也给学院或导师‘放水’制造了可能。”张民选说。

学术精神的培养、诚信人格的养成,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张民选、熊丙奇等专家均指出,如果大学教育、学术管理,不能回归到教育和学术本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导师不能为学生的培养内容、培养质量真正负责,再严密的论文查检制度也很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人才 3个寓言故事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公司表面上是老板的,实则是大家的,其实公司不过是一个所有人追求成功的平台!以老板的眼光和态度投入工作,创造最大价值,迟早有一天,你是公司最重要的那个人!下面三个经典故事改变你的职业生涯。故事一:你的心过门了吗?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然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
    • 人才 真实力才是真王道
      瑶瑶是北京某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应届毕业生,她近日得知,由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的“2013西安重点单位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会”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她便一大早赶到北大。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体育馆的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咨询应聘的学生。通过对瑶瑶的跟踪采访,笔者了解
    • 人才 跳蚤族:当心频繁跳槽“闪了腰”
      “跳蚤族”指的是永远都在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换工作像换牛仔裤一样的频繁跳槽者。据一项调查显示,56.1%的劳动者第一份工作不满一年,能在第一个工作岗位呆三年的不到10%。其实,由于工作不适合自己而跳槽本无可厚非,但动辄跳槽则不仅苦了用人单位,也常常会让“跳蚤族”因“跳”而“闪”了自己的腰。“泛就业”
    • 人才 完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
    • 人才 坚持到底才是职业规划之道
      职场是一个磨人的地方,能将一个翩翩少年磨成面目模糊的中年;能磨掉一个人的热情和憧憬、锐气和耐心。职场,是一个让你真正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地方。我有一个北京的同学,做工程设计的,当初他的工资最高,让很多同学都羡慕不已,但没多久,这个同学便离开了高薪职位,中间又跳了好几次槽,最后回老家开了间小杂货店,过
    • 人才 职场人 你是不是“30低薪族”?
      “三十而立”的说法人尽皆知,但是30岁的职场“低薪大魔咒”你听说过吗?这种说法大抵是指,对于站在而立之年门槛的职场人而言,30岁注定将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转折点。以这一年为界,将30岁左右的职场人群划分为两大块:月收入高于五千元,说明当前还具备一定的职场竞争力,如果不到这个标准,按照这一“魔咒”标准,
    • 人才 合理充电让“空白期”变为职业转折点
      随着近年来离职率的高涨,“空白期”是职场人无法逃离的一个话题。80%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有过职业空白期,而这长短不等的空白期,恰恰是你规划充电的最佳时间。合理的安排,坏事变好事,让“空白期”成为你职场华丽转身的新契机。一份工作结束,而下一个工作还在寻找。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空白期”,对于求职者
    • 人才 心理罢工成职场发展“拦路虎”
      当职场人遭遇工作兴趣渐失,上司的不公正做法或是因高温天气情绪躁动等原因有意放弃积极主动的工作,转变为被动、拖延——也就是出现了心理罢工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调整?某招聘网站推出的“职场心理罢工大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的职场人占55%,66%是因个人发展目标模糊、对前途无
    • 人才 工作陷入死胡同的信号
      对于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否唯一的“上升”出路就是走人?你的职位是否正因为所需技能正被科技取代而变得过时?是不是你的同事获得了机会,而你却没有?如果在上述问题中,你全部给出肯定的答案,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很可能进入了死胡同。没错,你已经被困在了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中。“在一份绕进死胡同的工作中,你看不到任何
    • 人才 穿越职业瓶颈的七个习惯
      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每个人都青春激扬,甚至在内心深处有点自命不凡,而且也希望通过奋斗去“创造价值,成就自我”。但是,随着进入社会的时间不断拉长,即使是同班同学、能力非常接近的一群人,他们的个体心态、个人成就、个人修养、个人影响力、个人领导力却会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直至形成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而很多
    • 人才 职业理想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成为一个掌握上亿元资产公司的总经理,你就要把这个规划分成几个中等的规划,如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部门的经理,然后再把这些规划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使它成为直接可操作的具体计划。1、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
    • 人才 怎么样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明确
      简单七步,让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确!第一步:明确职业目标——价值观和人生定位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标的设定等,简单的说就是: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卡耐基
    • 人才 职业规划的七大误区
      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清华大学校长误区1:作了决定之后,绝对不能后悔!不合理认识: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职业就不能改变,否则一定会被别人看不起。合理认识:做抉择是有风险的,就像任何一个投资一样,没有包挣不亏的。职业规划中的决定可
    • 人才 考虑改变职业吗?不要拖延
      英国职介公司里德招聘公司董事长詹姆斯-里德(JamesReed)说在超过40岁的员工中只有2%的员工继续做着他们18岁时计划的职业。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它显示出人们如何对信息做出反馈。我们可能都曾经梦想过要成为足球英雄、心脏外科医生或者美国总统。随着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做这些工作的
    • 人才 职业规划与成功人生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更是21世纪人们的热门话题。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下一步你迈向何方却很重要,成功的人生是科学规划的结果。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个人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详细了解后
    • 人才 你的锅有多大 垂钓的鱼又如何
      一个男人出去海钓,技术高超,每竿必有所获。但是他每次钓起了大鱼,总是笑一笑又把它放回海中,只留下小一点的鱼。同行的有有位朋友A君运气很差,半天钓不到两尾鱼,当那位高手又钓起大鱼想放回海中时,A君忍不住就请那位高手手下留情,说道:“你就把大鱼送给我吧!”高手说:“你不早说,我已放掉好多大鱼了!”
    • 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 物色适合自己...
      从事适性工作,通常能让人发挥己长,且较乐意投入工作,对工作有高度的承诺,因此更能胜任工作。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的问题:“我真正想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去做?我现在正在做些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一连串问题也正是面临工作选择关键的社会新鲜人应该深思的课题。不知该选择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唯
    • 人才 跳槽后如何迅速结束职场“断乳期”
      “金九银十”跳槽季,今年依然有大批的职场人士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老单位,在新“婆家”开启不一样的职场生活。最近有多位读者给时报发来邮件,说自己满怀期待走马上任,却发现到了新公司“水土不服”,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也无法发挥实力。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要放弃吗?对于正在经历“断乳期”阵痛的人来说,遭遇的问题
    • 人才 员工和单位谈加薪困难 频繁跳槽不利于...
      年底将至,薪资又成为职场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通过对2035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员工和单位谈加薪困难。如果每次跳槽都会带来薪酬的提升,你会频频跳槽吗?让我们来看网友们对此怎么看。压力大促使跳槽以薪水为导向我想我是海:“别急,慢慢来”的旧思路有些过时了,
    • 人才 入职十年最易出现职业倦怠
      西装革履、步履匆匆、充满斗志、精神饱满……在很多人看来,在职场中拼杀了十来年的中年人士是最为成熟和自信的。然而,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个心理体检体验活动中了解到,近半年来,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了近300人的心理体检,发现有近两成职场人士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还有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需
    • 人才 “好工作”需要满足哪些标准?
      一份薪资高福利好的工作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如果那份工作恰好又是自己喜欢的行业,那就更加完美了。可事实上拥有这种公平工作的人几乎没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都希望可以找到更好更满意的工作,那么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呢?人们在从事职业过程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慨,人们都在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工
    • 人才 职场“一抹黑” 你躲得过吗?
      不管是哪一种困惑,无非是选择和被选择的问题。人需要为自己负责,想要有选择的自由,就必需具备选择的底气。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求职者或准职场人,不少都对职业发展有着许多困惑:有人心忧求职;有人为择业纠结;有人为跳槽动摇……不管是哪一种困惑,无非是选择和被选择的问题。人需要为自己负责,想要有选择的自由,
    • 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方向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职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许多人并
    • 人才 如何度过职业的浮躁期
      随着12月的到来,2013届毕业生开始告别学校,在人生的舞台上开始了一个新角色。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90后”的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的3个月内流失率非常大,可达60%—80%。”据调查,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在刚进单位的前3—6个月的试用期中,是跳槽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别称为职业的浮躁
    • 人才 跳槽变跳糟?警惕十大“问题”
      如今,跳槽也不是稀罕事了,通过跳槽,一部分职场人士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好的新薪酬待遇,提升了职业竞争力,使职业发展的更快更好,越跳越高,与之不同的是,有一批人也一跳成终身恨,陷入职场泥潭不能自拔,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是越跳越糟,不得已则跳出了行业外。因此,起跳前要多思考几个问题,找准几个点,
    • 人才 职场18问,让你深度了解自己
      能拥有自己的事业目标,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自然要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解决了“要去哪里”的问题之后,自然面临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去”?这时候,你必须学会提问。18个经典的提问,帮助自己找到前进的道路。好前途,是自己问出来的。第一步,我们先来进行下可行性研究:1、我想要成为的那类人,
    • 人才 对工作感到厌烦怎么办?
      如果你对工作感到厌烦,你该怎么办?你需要分析为什么不喜欢你的工作,你的工作真的这么让人厌烦吗?你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是不是有些人或事总是阻碍你发展?如何来改善这种情况?或许更重要的是: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在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下决心去做之前,还是先寻找一些让自己大脑忙碌起来的小技巧,缓解
    • 人才 告别职场低薪族 你有“上策”吗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许多人的梦想。职场都梦寐着升职加薪,但是加薪之路举步维艰。并非你所认为的那样,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加薪成功。据一项调查显示,随和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年平均薪酬比随和员工多18%;说话带刺的女员工年均薪酬比易相处的多5%!难道说,“刁钻”一点才能拿到好薪水?有
    • 人才 10种能提升你今天工作表现的方法
      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就业形势不温不火,很多工作场所的状况继续停滞不前,员工士气低落,不愿付出任何额外努力。但如果你能提高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你会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当机会成熟时,你就能飞黄腾达,或在你听到其它公司招人时,换一个全新的工作。提高工作表现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我们写过很多文章,其中包含对提高工作
    • 人才 职业生涯的四个危机时段
      第一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期。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碰了几次壁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