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一名女博士随校方赴福建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时,在微博抱怨称,“吃得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并表示“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该县统战部长称,调研期间遇上台风,县里建议不要到农村,吃住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8月8日《中国青年报》)
新闻报道后,女博士遭遇了网友的口水与板砖。是的,原本就是来贫困县调研,且并未真正下到农村,自己本身也是农民的子女,只是一味地抱怨物质条件,确实是太不应该。但诚如共青团南平市委官方微博中所说,“生活条件短时间发生巨大差异给当事人带来的困扰,在个人微博上抱怨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必上纲上线。”是的,对女博士的微博吐槽,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炮轰,而是要反思微博背后的沉重现实。
在我看来,不论是当领导也好,还是做学问也好,都有必要懂得农民与农村。值得注意的是,博士团此次到政和县,是在做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没有下到农村,吃住都是县里最好的宾馆,如此调查研究,怎会有科学的结论?有多少学者专家是这样在做田野调查,有多少官员是这样在考察农村情况?这是令人沉重的话题。
“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虽然女博士很快在微博道歉,虽然可能真是“心情不好”才发表了不当言论,但她“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的决心恐怕未必就能改变。是的,“死都不下基层”未必不是一句实话。这让我想起了各地的“警力下沉”“干部下基层”。虽然各地政府努力推进,但“下基层”似乎举步维艰。有多少公务员也是“死都不下基层”呢?这是让人悲哀的话题。
更让人沉重的,则是“基层”之苦。三农专家李昌平有名言: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但凡农村出身的孩子,但凡了解国情的官员,恐怕都懂得李昌平这句话。是的,“死都不下基层”的背后,既有基层之苦,有城乡二元的沉重,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与农村这样的基层相比,大城市不仅有较为丰裕的物质条件,也有较为稳定的治安与生活环境,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死都不下基层”其实并不难理解。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确实需要更多人“下基层”。但与此同时,“基层”也要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即便没有丰裕的物质条件,也要让更多的人能自我实现。女博士“坚决不下基层”,这是人各有志,我们不应有太多的苛责。指责既不能停留在觉悟层面,也不能停留在教育层面。更需要反思的则是,如何让基层更加有吸引力,如何让下基层者心甘情愿,如何消除他们的“被剥夺感”。
是的,在女博士“坚决不下基层”时,我们在炮轰时也要反问自己:我愿意下基层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