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莫要随意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
最近,“老人跌倒扶不扶”、“老人摔倒讹人”这样的关键词频频成为媒体的焦点。也由此,外国人撞到大妈的交通意外事件,碰触到这一敏感话题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热门话题。网络上充斥着对于中国大妈的批判言语。然而,当事件视频曝光和当事人出面澄清后,事件发生了逆转,大众方才意识到对于这类事件太敏感,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新闻媒体应该尊重新闻事实,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才能有助于去除社会浮躁的虚火。
【热点分析】
一起普通交通意外事件,置身于“老人摔倒”的语境,还因此事掺和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族群概念,变成了及其严重的事件引起各方关注。然而,“大妈讹老外”的戏剧性转化,表明当下舆论对“老人摔倒”的过度消费,人们便不假思索地认为此事必定是中国大妈的不对,为其贴上了各种醒目的标签。由于近来媒体报道了不少“老太摔倒讹人”新闻,很多人或许就此产生一种幻象,仿佛许多老人都跑马路上讹人去了,以致掀起一场莫名其妙的“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的讨论。
一件鸡毛小事炒得这么大,说明有太多人习惯于抽象、宏大地去解读一些事件,而缺少就事论事的思维和心态。对这起并不复杂的事件,既没有必要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也不值得贴上“中”“外”的标签,赋予其过于拔高的象征意义。如何让小事小了,才真正考验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成熟度。
最初曝光此事的那名拍照者,就带着标签化思维“制造”了新闻,没有认真核实,就得出了“疑遭讹诈”的结论。一些媒体转发时,更是不问细节,直接断定属于讹诈。剧情反转之后,不可谓不尴尬。
那么如何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呢?
第一,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起初网民对于中国大妈一边倒的谩骂,与媒体的报道偏颇有直接关联,本身社会中关于“跌倒扶不扶”问题就比较敏感,大家对少数诬陷者以及碰瓷者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因此,碰到这类人,往往能激起全民共讨之的公愤。之前拍摄者以及相关媒体,发布“东北大妈讹老外”的报道,轻易做出“讹人”的结论,实在是过于匆忙和草率,误导了观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在发布这样新闻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媒体从业者更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头脑冷静,尊重新闻事实,如此方能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也才能有助于社会去除浮躁的虚火。
第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我们同样应该做一个反思,网络的发达,让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更加迅速,作为广大网民,面对扑面而来的新闻,也要做到冷静分析。在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能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走,要能够保持一份理性的头脑,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事实真相,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去认识“扶人遭讹”等之类的社会现象,才能更加有效地去防范和解决此类事情。
第三,立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立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好心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善意行为的抒发提供充实法律支撑。当此类事件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好心人不会因为自己做了好事,担心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再也不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事件链接】
·12月12日一组在网络流传的题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图片受到关注。这组图片附文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倒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经调查,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附近医院。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
警方经现场调查,并调取了监控录像初步查明,该外籍男子无驾驶证,所驾驶摩托车无牌照,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倒。警方于当日依法暂扣了肇事摩托车,其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罚。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摄影师道歉信:
首先,在此事的报道上,我使用了不严谨且不详实、有倾向性且夸张的描述,导致了一场网络风波,致使李阿姨被冤枉、网友误读、部分媒体误报。虽然我并不是故意炮制新闻以博眼球,但是我给你们带来的伤害,确是实实在在的。我对整件事件承担责任。
其次,此事是我的个人行为。我轻率且不负责任的报道,造成了对新闻公信力的极大损害。
李阿姨,实在抱歉,让您身体遭受痛苦的同时,心灵还饱受煎熬。侵犯了您的名誉,污蔑了您的人格,但您的宽容与大度,令我羞愧万分。再次向李阿姨表示歉意,对不起!请求您的原谅。我愿意接受您的任何责罚,并愿承担一切责任。
各位网友,实在抱歉,让你们的善良和同情被愚弄,我真的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