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_公务员-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06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 

公务员

 > 湖北

 > 2006年湖北省政府...

2006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5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罗清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05年工作的回顾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成功应对非典疫情和汉江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有效抑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全省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预计,“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一万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连续五年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预计可达320亿元,是2000年的3.6倍;实现税收350亿元,比2000年增长69.1%。2005年地域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6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4.2亿元,年均增长11.8%。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保持基本稳定。

——解决“三农”问题成效显著。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减轻农民负担,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从2004年开始扭转了连续6年下滑的局面,2005年总产达到2177.4万吨,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优质率不断提高,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800多万亩,各类产业化组织加快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9元,比2000年增加831元,年均增长6.4%。

——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着力推进“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和培育市场主体”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努力扩大投资需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0315亿元,年均增长14.7%。建成或基本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41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0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65万吨;整治长江干堤及汉江遥堤1636公里;新增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96.13万吨/日;新增发电装机1250万千瓦、发电量728亿千瓦时,电网输送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支柱产业、优势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汽车、冶金行业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和近千亿元的大产业;烟草行业年实现利税超过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16.2%。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坚持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区域市场、产业布局、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加快。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不断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1.3%,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55.8%。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省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由2000年的32.86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73.15亿元,年均增长22.15%;筹集资金5.21亿元,为201.2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为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筹集资金24.2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531万平方米;筹集资金1.62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分别比2000年增长1.9倍和2倍;办学条件普遍改善,新增校舍1732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800多万人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均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700项以上、申请专利7000件以上;实施了100多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优秀精神产品不断涌现,获全国“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重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以及血防机构改革,全省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立,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设了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依法整顿和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突出抓了三峡库区、汉江流域以及洪湖等重点区域的水污染防治。民政、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人防、档案、参事、方志、保密、防灾减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粮食流通、农村卫生、血防、动物疫病防治等体制改革,提前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三个一批”,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60%的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92%,中小企业以民营为主的格局已经形成。省属企业改制和管理体制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取得新成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和市州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所有预算单位都纳入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在14个县市开展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和调整了1144项行政审批事项。投资、流通、国土资源、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增强了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我省已成为外商在中部地区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五年累计吸收外商投资10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2%,全球500强企业已有60多家落户湖北。外贸出口大幅增加,累计完成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年均增长17.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

——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8万人,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50万人。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大社会救助、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全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达54.9万人,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1.3万人,较大幅度提高了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7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期末的5524.5元提高到8786元,年均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平方米和4平方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在农村征地、城镇居民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企业违法排污、移民安置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组织开展了清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等多项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加强了医疗、教育等领域“乱收费”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2005年确定的八件实事已全部完成。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认真实施《湖北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则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省上下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有竞争力的产业,着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多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外贸出口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6%,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7.2%,均高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均在调控目标之内。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又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有些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尚未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较弱,一些部门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及腐败现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为了科学制定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省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制定了《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基于上述分析和判断,《纲要(草案)

一是努力实现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纲要(草案)

二是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必须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纲要(草案)

三是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变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纲要(草案)

四是努力构建和谐湖北。这是落实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纲要(草案)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提出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科学发展,是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二是充分体现中央对湖北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视察湖北时对我们的工作寄予了殷切期望,明确提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温家宝总理2004年、2005年在武汉和长沙主持中部省份座谈会时,提出中部地区要建设现代农业和商品粮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发展大流通,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重要指示和战略定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三是充分体现省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先后提出了“努力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把湖北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区”,以及“五至七年有大的变化”等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贯彻。同时,乘势而上、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四是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都比较重,深化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等等,都需要一个适宜的、较快的、高质量的增长速度。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和支撑条件的基础上审慎确定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加快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关键举措。《纲要(草案)

(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以上。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粮食主产区建成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水稻和小麦优质率达到60%以上,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2300万吨左右。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进科教兴农,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整险加固任务,更新改造一批大型排涝灌溉设施。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高度重视农业税全免后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国有农场、林场和“小三场”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安置机制。稳定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化解村级债务。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改革与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全面推进乡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三是着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实施“百镇千村”工程,突出抓好100个重点镇和1000个示范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坚持产业兴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指导,加快农村道路、电网和信息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和沼气池等工程建设,2010年全省使用沼气池的农户增加到300万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人数新增500万人以上。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的投入。“十一五”期间,省财政用于乡镇农技推广、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文化事业、计划生育的投入增长1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血吸虫病群防群控,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提高非农收入比重。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每年培训转移80万人以上。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和对口帮扶,加强老区建设,确保五年内基本解决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优化结构、扩大就业、降低消耗、促进消费和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壮大和增强湖北的经济实力。《纲要(草案)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四)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保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适度超前发展。一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乡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末,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市州全部通达高速公路,县市基本通达一级以上公路,乡镇全部通达等级油路,村村通公路,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积极配合国家铁路建设,建成6条铁路新线及一批复线和枢纽站项目,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400公里,将武汉建成全国铁路重要路网中心之一。加快航运体系建设,形成以长江为主干,汉江、清江等为骨干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将武汉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尽快将天河机场建成全国大型枢纽机场。二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堤防及重点水库整险加固、分蓄洪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抗旱保障体系。做好支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抓好汉江现代水利试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城际快速交通。建设完善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设施并逐步向城郊延伸,加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宽带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发展能源产业。有序开发水电,适度发展煤电,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节约和替代能源的技术与产品,积极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五年内新增电力装机2450万千瓦。加强电网建设,确保城乡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建设宜昌、襄樊等三个千万吨以上煤炭储配中心。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武汉为主中心,以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黄石、荆州、十堰等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纲要(草案)

(六)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工作,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重点抓好火电、钢铁、化工、造纸、建筑、建材等行业以及100户高能耗物耗企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及住宅,城镇新建建筑严格实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加快节水农业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化转型,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园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社区)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抓好磷矿等重要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二是加大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抓紧治理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中下游和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水域以及饮用水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切实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坚决关停。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实施“三个一批”工程,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加快推进省出资企业改革重组和省直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出资人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二是深化财政、投资和流通等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健全和规范备案制。抓好国家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三是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产权市场。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扩大上市融资规模。积极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健全土地征用流转的公平定价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市场等专项整治。

四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继续抓好环境建设,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引进以跨国公司为重点的战略投资者,加快武汉外商投资密集区建设,力争五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和项目,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在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大引进技术的力度,努力做好引智工作。

五是努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抓好机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化工、农产品等五大优势出口产业和汽车、船舶等一批重点产品的出口。加强出口品牌建设。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加强口岸建设,争取口岸规模、运量、效益和管理水平走在中西部前列。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十一五”期末外贸出口总额比“十五”期末翻一番。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六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境外投资办厂,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原材料和劳务出口。加强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七是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创业环境。深入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四大环境创新工程。突出抓好信用环境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跨行业、覆盖全省、信息共享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络。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健全政务环境评价评议机制和投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

(八)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数控系统、激光设备制造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农业、信息、汽车、冶金、石化等重点产业和资源、环保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

抓好科技创新与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在部分优势学科及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在重点产业领域,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十一五”期末全省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强和规范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两年内做到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及收费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重点建设100所县(市)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每个市州建设1-2所高等职业院校,力争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支持部属院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省属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落实人才政策,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一是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事业。大力支持文化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切实办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和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博洽会。二是加快发展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抓好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的覆盖率逐步达到100%,抓好社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建立城市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支持各市州建设“惠民”医院,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与流通秩序,建立医院收费的约束机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三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尤其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综合治理。

(十)加快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群众,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湖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企业用工激励机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认真落实和完善扶持再就业的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稳定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免费再就业培训体系,对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0万个左右。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保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镇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大病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问题。积极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适时开展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镇低保水平,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规章。支持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五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公益性事业,用于基层和农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加强信访督办督查,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积极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化工、交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是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关心和支持驻鄂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做好部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优抚和政策落实工作。

七是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外事、侨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水平。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认真做好参事、文史、档案、保密、方志等工作。

四、扎实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十一五”起好步,至关重要。总的讲,做好今年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相对有利,我省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增强,虽然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着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但总体上讲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商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及薄弱环节。

第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要在提高质量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10%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力度,省财政筹措5亿元资金,支持一批大型泵站、大中型灌区改造和续建,支持水稻主产县市排灌设施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快乡村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池等工程建设,力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筹集8亿元资金,重点支持46个粮食主产县市加快高产农田建设,力争今年粮食总产达到2200万吨;继续筹措资金支持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继续抓好八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30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小城镇建设。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二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把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力。扎实抓好“三个一百”,突出抓好100家大型企业的改制和发展,增强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滚动抓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今年有50个左右的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建成投产;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力争100家中小企业中有一批企业进入大企业行列。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和壮大服务业。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三是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节能降耗。突出抓好一批高能耗、物耗行业和企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好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东西湖工业园试点工作,抓好20家企业、2个园区、1个城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节能降耗的目标。四是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煤电油运的衔接和协调工作,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第二,加大社会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年增加财政的职教经费投入,进一步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全年技能培训10万人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启动实施“五个一百”计划,即:重点培育100家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企业、100家科技型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省艺术馆、省图书馆、“八艺节”场馆和三峡文物保护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促发展,努力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迈出新的步伐。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下决心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大力推进“三个一批”,基本完成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任务;巩固省属企业改制和管理体制调整的成果,基本完成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社会职能工作。抓紧制定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的相关配套文件,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在所有市(州)县(市、区)全面推行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将所有政府收支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全省县市推行财政与编制公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环境创新的各项措施,在全社会着力营造鼓励创业的浓厚氛围,力争创业发展环境有进一步的改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力争有更多的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湖北。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

第四,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突出抓好城乡群众最为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等问题,重点办好十件实事:(1)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省财政筹措2.6亿元资金,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对象扩大到151万人;筹措36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20所中等职业学校;筹措5.1亿元资金,完善高校“奖、贷、助、补、减”等资助体系;落实5.2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帮助16万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筹措5000万元资金,资助5万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上中职学校。

(2)努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筹措2.1亿元资金,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困难国有企业及已改制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继续对城镇低保对象、五保户、农村特困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医疗救助;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27个,参合农民总数达到1288万人,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15元。

(3)加大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力度。筹集1.6亿元资金,对5000名左右晚血病人实施免费治疗,解决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扶持重疫区县(市)农村发展沼气6万户、改厕6万户,推进重疫区县(市)实现以机代病牛5000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艾滋病群防群控和落实对艾滋病人的“四免一关怀”。

(4)加强农村特困人口和农村孤儿的救助工作。筹集1.5亿元资金,对现有110万农村特困人口实施救助;将农村分散供养的2万余名孤儿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5)基本解决城镇无生活来源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筹集7800万元资金,解决3.2万户、约10万人城镇无生活来源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6)继续对搬迁扶贫建房给予补助。筹措6000万元资金,再解决贫困地区1万户、4万人搬迁扶贫的建房问题。

(7)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人;其他部门培训4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

(8)加强乡村商业、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省34个试点县市区新建或改建比较规范的乡镇农家店500家、村级农家店2500家;省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推进“百镇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筹集2000万元资金,加强乡村文化站和文化设施建设;筹集500万元资金,购置农村电影流动放映车及有关设备。

(9)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1.8亿元资金,解决农村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0)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筹集10亿元资金,建成通村油路1万公里。

第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今年要完成省直部门与所办工商企业脱钩改制任务。规范和改进经济调节方式,注重规划、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开通全省电子政务网。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着力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依据、程序公开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加强政风建设,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自考 安徽合肥08年4月自考合格证5月12...
      合肥市08年4月份自考合格证领取时间:5月12日——15日。准考证尾号为双号12、14日领取、尾号为单号13、15领取),考生凭准考证到金寨路322号合肥市自考办领取,凡未能按时领取单科合格证的考生,一律不再安排补发,缺合格证不影响毕业申请。考生可于5月1日前后通过16848828或登陆合肥自考网点
    • 自考 陕西2007年4月自考成绩已经公布
       点击查询陕西2007年4月自考成绩>>
    • 自考 安徽铜陵2008年4月自考成绩网上查...
      2008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http://www.tledu.cn/zk/score/1、5月8、9日接受考生查卷申请(需提供准考证号、所查考试科目、考场座位号)。2、5月28日、29日请考生持准考证领取《课程合格证》。3、08年上半年受理毕业申请时间为5月28日、29日两天,请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携
    • 自考 陕西三所民办校 二所机构被撤 无权收...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西安民生培训学院、西安开元科技专修学院、西安华联培训学院等3所民办学校日前被省教育厅撤销。原因是这3所学校已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并且已经连续两年以上未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据悉,同时被省教育厅决定撤销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培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幼教培训学院等两所学校。省教育厅表
    • 自考 陕西西安07上半年自考各专业申办毕业...
      1、申办毕业证,须持本人身份证(验原件,交复印件)、准考证、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证以及实践环节、毕业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证,两张二寸与首次办理12位号准考证同一底版免冠证件彩色照片及证书工本费、毕业审定费25元。(申请本科毕业证者,须持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
    • 自考 安徽省蚌埠市2008年4月自考通知单...
      一、请参加2008年4月自学考试考生,携带准考证于2008年4月14日-16日到市自考办领取考试通知单。二、请自学考试考生,携带准考证或考试通知单于2008年5月12日-13日到市自考办领取2008年4月及以前课程合格证。三、2008年(上半年)自考毕业申请时间为5月下旬,具体时间请于5月中旬登陆“
    • 自考 安徽省铜陵市2008年高教自学考试报...
      一、简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它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
    • 自考 安徽省五河县08年4月、7月自考新生...
      五河县自考08年7月份新生及08年4月份未摄像的新生和准备换证的考生,请于08年3月31日凭本人身份证到五河县自考办摄像。逾期不能补摄。特此通知信息来源:五河县自考办
    • 自考 安徽蚌埠医学院护理学08年自考实践环...
      注:一、报名方式:蚌埠市(含三县)考生报名方式:本人到校报名,报名地址:蚌埠医学院老校区9号楼五楼自学考试办公室(蚌埠市治淮路800号)。外地考生报名方式:1、可通过邮局汇款报名,汇款地址:蚌埠市治淮路800号蚌埠医学院自考办,汇款单附言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理论课准考证号码、报考本科或专科、通讯
    • 自考 陕西西安2007年10月自学考试报名...
      一、西安城郊六区考生报名时间:2007年8月27日——9月6日(周六、周日不休)地址:北郊文景路3号(西安教育考试中心北院)二、阎良、高陵、临潼、蓝田、周至、户县、长安区驻地的考生,请于2007年8月21日——8月31日就近到当地区(县)教育自考工作站报名,地址及电话如下:长安区:区教育局前三楼85
    • 自考 安徽合肥08年7月自考新生摄像时间3...
      合肥市08年7月自学考试报名结束。3月27日、28日两天,报名新生可到合肥市自考办进行电子摄像。据了解,此次报名从2月16日开始,每位考生在整个报名期间只能报考一次(最多能报四门课程),考生如报多个专业须使用一个准考证一次性完成。在合肥已摄像(或在网上已报过名)的考生,在报名时间内直接在网上作老生报
    • 自考 陕西省2008年1月自考本科考试安排...
      2008年1月陕西省自学考试本科考试安排表 信息来源:西安市招生考试网
    • 自考 安徽省铜陵市08年自学考试补办准考证...
      为规范自学考试考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铜陵市自2008年1月起,凡遗失自考准考证的考生,须先登报声明,然后在考试前(具体时间请查阅本网的服务指南),凭所登报纸、身份证、准考证号到铜陵市自考办登记补办。准考证号可点击查询准考证查询。信息来源:铜陵市自考办
    • 自考 陕西07年自学考试考次安排情况说明
      2007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共安排4次考试,在4,10月考试的基础上增加1月、7月考试,1月考试安排与2006年10月考试基本相同,7月考试课程安排与当年4月考试基本相同。但对部分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没有安排1月、7月考试。这些专业中的课程名称及代码若与已安排考试的课程名称及代码相同,考生可以报考。来源
    • 自考 安徽省蚌埠市2008上半年自考毕业申...
      根据省考试院,院自考函(2008)5号《关于2008年(上)自考毕业生资格审查及办证工作的通知》要求,2008年上半年申请毕业登记在即,毕业生资格审查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团体一定要按照《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审查办法》的规定严格把关,严禁弄虚作假,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
    • 自考 安徽合肥2008年4月自考考点乘车路...
      (由于市政工程修路架桥,部分线路有所调整,请查阅相关网址或预先乘车查看考点以免误乘)信息来源:合肥招生考试网
    • 自考 陕西西安自考申办毕业工作安排通知
      各位考生:现将今春申办毕业证工作安排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办毕业证:须持本人身份证(验原件,交复印件)、准考证、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证以及实践环节、毕业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证,两张二寸与首次办理12位准考证同一底版免冠证件彩色照片及证书工本费、毕业审定费2
    • 自考 陕西2007年上半年自考毕业证书办理...
      1、6月中旬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到各市区自考办提出申请;2、8月27日-9月27日全省审核;3、9月27日-9月30日各市区自考办到省考试管理中心领取毕业证书及相关材料;4、10月8日-10月19日,各市区自考办发放毕业证书;5、10月20日毕业生信息分别上传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和全国考办考务管理与监察
    • 自考 陕西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考试安排表专科考试安排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自考 陕西西安三所民办培训学院被撤销
      从省教育厅获悉:西安民生培训学院、西安开元科技专修学院、西安华联培训学院3所民办学校,日前被省教育厅撤销。省教育厅称,这3所学校已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并且已经连续两年以上未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记者同时获悉,被撤销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培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幼教培训学院。省教育厅表示,我省各普通高
    • 自考 安徽合肥2008年7月自考新生补摄像...
      凡报考2008年7月份自学考试未摄像合肥市的新生,请于6月19日—20日到合肥市自考办(金寨路322号)摄像,摄像时请携带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凡未摄像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摄像时建议着深色上装(照片既是报名照也是毕业照,请注意衣着修饰)。以下新考生不要摄像:1、老生误作新生报名2、改报专业3、原先报
    • 自考 安徽合肥08年4月份自考成绩5月1日...
      2008年4月份自学考试成绩,考生可于5月1日前后通过16848828或登陆合肥自考网www.hfzk.net.cn点击《考试查询》查询;对成绩有疑问的,5月8—9日考生凭准考证到合肥市自考办登记查卷,逾期不再办理。查卷结果5月26日在网上公布(只公布成绩有误的考生名单)。三县考生请于以上时间到合肥
    • 自考 陕西2007年7月自考课程安排变更通...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通知,现将2007年7月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调整如下:一、原考试安排中大学语文(专)(课程代码0010)全部变更为大学语文(课程代码4729),考试时间7月8日8∶30—11∶00。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的组织与管理概论(课程代码2650)变
    • 自考 陕西省自学考试部分专业主考院校变更
      各市、杨凌示范区考试管理中心(自考办),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有关院校:应部分院校申请,2007年2月7日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对自考部分专业的主考院校变更如下:一、西北工业大学不再承担“通信工程(独立本科)”、“计算机及应用(专科、独立本科)”、“机电一体化(专科、独立本科)”、“电
    • 自考 陕西西安自考生还不知成绩就要报名很困...
      小魏是西安一所高校的学生,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从2005年他就参加了法律专业的自学本科考试。今年四月考完最后两个科目就毕业了,就在她等待成绩时,5月15号考试管理中心通知7月份的加考报名已经开始,没拿到成绩,那到底报还是不报呢?她为此陷入了矛盾之中。魏同学: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为了保险起见(
    • 自考 安徽省中国科技大学自考办08年实践考...
      中国科技大学自考办2008年(上半年)实践考核与毕业论文报名安排1、报名时间:2008年3月9日—16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6:32、报名地点:中国科技大学南区(徽州大道1129号,从合肥火车站乘11路公交车到卫塘站下车)成教楼。3、报名费用:每门实验考核收费150元,毕业论文
    • 自考 陕西西安07年4月自考报名时间及乘车...
      2007年4月21日、22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新、旧生(专、本)个人报名安排时间:2007年2月1日——2月12日(周六、日报名),逾期不再办理补报名。地址:北郊文景路3号(西安教育考试中心北院)乘车路线提示:601、33路公交车中联家居下车即到。18、37、38、211路公交车,70
    • 自考 陕西省内3所自考辅导中心被撤
      由于不具备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的条件,且近年来没有正常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活动,西安市卫生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和陕西省商贸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近日被省教育厅撤消。省教育厅要求这些教育机构必须于2006年5月底前将各种印章送交省教育厅社会
    • 自考 安徽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课程时...
      专科本科信息来源: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 自考 安徽淮北08年10月自考5月16日至...
      接省考试院通知,2008年10月份自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08年5月16日—6月10日,逾期不予补报,现就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08年10月考试报名工作1、报名实行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zk.ah163.net.2、新考生报名须先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办理现金支付卡,存足所需金额;上